現代組織,變化、適應已成主題,在驅動人們價值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心理發展的契機:
一、什么是心理管理的張力?
☆競爭加劇、壓力增加——我們如何緩解心理負荷,促進心理健康?
☆變革頻增、節奏加快——我們如何消解心理不適,激發心理潛能?
☆員工多樣、訴求多元——我們如何化解心理沖突,構筑心理和諧?
☆新生代員工成為主體——我們如何融合代際差異,實現心理共振?
種種現象表明,"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其本質是心理管理"這一論斷,不再停留在理論論證的層面,已經成為組織健康發展現實課題:
二、什么是心理管理的本質?
☆"加強心理疏導、促進心理和諧",已經寫入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報告;
☆美國前管理協會會長赫爾雷格爾教授指出,"21世紀的管理將更加心理學化";
☆心理管理在《世界經理人》評出的中國十大管理實踐中位居第三位;
☆一些黨政機關、軍隊高校、企事業單位正在著力植入心理管理實踐;
☆實踐中,"心理資本"、"心智模式"、"情緒勞動"、"組織健康"等概念已不陌生。
心理管理是管理實現以人為本的重要途徑,需要遵循人的心理發展規律,掌握人的心理管理技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借助各種科學的規則、程序、載體,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激發人們的心理潛能,實現關系和諧、績效勝任、組織發展、社會發展。但在組織管理實踐中,心理管理仍處于自發階段,缺乏成熟的模式、規范的機制、系統的策略、科學的工具和專業的技能。
三、心理管理的具體目標是什么?
☆幫助人們理解心理管理的"know why":
從組織(社會)與人的發展面臨的張力著手,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解析人的幸福與組織(社會)健康的心理發展觀,進而澄清心理管理功能與價值、內涵及主題、理論與模型。
☆幫助人們掌握心理管理的"know what":
從個性特征、心理資本、心智模式、情緒智能四個方面分析人的心理發展的特征與規律,并呈現這些規律在人與組織發展中的應用性知識,包括評估、優化、增值、改善。
☆幫助人們掌握個體與團隊心理管理的"know how":
圍繞職業發展、群集關系、家庭經營、壓力管理四大主題提供好用、易用、有用的應對方法,同時幫助掌握心理管理的基礎技術以及認知與行為、團體輔導與成長的專項技術。
☆幫助人們掌握組織心理管理體系構建的"know how":
圍繞體系構建、社會管理項目設計,提供相應的程序、方法、工具、標桿考察、專家交流以及后續的技術支持。
四、心理管理創造價值的關鍵是什么?
☆將其內化為社會管理的常態職能;
☆使其成為各級管理者的重要職責;
☆使其成為各級管理者的重要技能。
五、誰能推動心理管理?
常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心理管理工作委員會是隸屬于常州市心理衛生協會的專業社會管理創新之心理管理機構,其宗旨為:以心理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引,整合職業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律學、人類工效學等學科以及組織管理實踐領域的力量,以務實、創新、融合為準則,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之心理管理體系與規范,促進社會勞動者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資本增值,推動社會與組織的健康和諧發展。
六、如何開創心理管理?
圍繞健康心理學的相關領域,推進健康心理學相關理論、實證與應用研究的深化,為心理健康促進提供有效支撐。
開展國內外健康心理研究學術交流與實踐考察,收集并推廣心理健康促進的最佳做法,創新心理健康促進的新模式、新策略、新方法。
借鑒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構建心理健康管理體系的標準與規范,推動心理健康促進在各類組織中的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運行。
開發心理健康調查系統,定期實施心理健康狀況的動態監測,發布地區性心理健康狀況綠皮書。
開發心理健康促進的知識、方法、工具,構建分層分類的心理健康促進的知識平臺。
面向各類組織,開發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訓與認證體系,定期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專職和兼職人員培訓,提升心理健康促進的專業技能。
承擔心理健康促進相關課題的研究,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各類公益性的咨詢和服務。
建立心理健康效果評估體系,追蹤心理健康促進的效果,提升心理健康促進的效力。